弗洛伊德学派理解的强迫症 |
正常人偶尔有强迫观念,并不持续。但在生活环境改变、加重责任感、要求过分严格、处境困难、担心意外,或家庭不和、性生活不协调、怀孕、分娩等造成紧张,或政治上遭到冲击,濒于破产等使患者遇事谨小慎微、犹豫不决、反复思考、优心仲仲,就容易使强迫观念强化,促发强迫症。 弗洛伊德学派把强迫症视为病理的强迫性格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好强迫性格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强迫症状。行为主义学派则以两阶段学习理论解释强迫症状发生和持续的机制。在第一阶段,通过经典的条件反射,由于某种特殊情境引起焦虑。为了减轻焦虑,患者产生了逃避或回避反应,表现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如果借助于仪式动作或回避反应可使焦虑减轻,则在第二阶段,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使这类强迫行为得以重复出现,持续下去。中性刺激如语言、文字、表象和思想与初始刺激伴随出现,则可进一步形成较高一级条件反射,使焦虑泛化。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了孤立的病理性兴奋灶;由于条件联系的形式,使强迫症状固定下来,持续存在,而强迫性对立思维则与超反常相有关。 |
发布时间:2023-10-2 17:56:30 阅读:116次 来源:原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