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健康心理咨询
         焦虑
         失眠
         强迫
         抑郁
         恐惧
         易激惹
         疑病
         自卑
         人格障碍
         洁癖
         人格障碍
         其他心理问题
         应激性精神障碍
  1.2002年初,创始人成向东老师首先创立了成向东工作室,专心致力于研究心理咨询。   2.随着时间的积累,投身于咨询行业的人数的增多,成向东老师带领一批年轻且志趣相投的心理咨询师,与2009年创办了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3.在太原...
   母亲和儿子的乱轮
   太原心理咨询:性文化...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性...
   考试前身心健康状况测...
   太原心理测试:测一测...
   他不是“流氓滋扰者”...
   心理咨询测试:你是爱...
   当你梦到这12个梦,别忽略了这背后的象征意义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丈夫犯“事”
   太原圆成心理案例:总爱发牢骚
   心理咨询案例:典型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案例:女性遇到性骚扰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为了让孩子属马,宁愿剖腹产
其他心理问题   返回首页 > 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医生解读经常打岔的人的心理状态

打岔型,萨提亚提出的的生存姿态,打岔姿态的人们似乎一刻也不能保持静止,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打岔者不断变换想法,并且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
特点
萨提亚模式称个人和他人的互动模式为沟通姿态,那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指个人将信息赋予意义,传送出去,同时将外在信息接受进来,并在内心或外在行为上做出反应的过程。萨提亚认为任何一种沟通姿态都涉及自我、他人和情景三个层面,由于个体的不同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也是不同的,萨提亚将沟通姿态分为五种。
这种姿态常和搞笑或滑稽相混淆。打岔模式是超理智的对立面。与打岔者相比,那些超理智的人通常显得沉默而稳定。
对于打岔姿态的人们似乎一刻也不能保持静止。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打岔者不断变换想法,并且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
社会会给打岔者贴上自主和快乐的标签。人们常常对他们的出现充满欢喜,因为他们总是可以打破各种绝望的氛围。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客体上,自我、他人以及环境背景都不具任何价值。
讨好怀有关心的种子;指责含有自我肯定的种子;超理智具有理智的种子;打岔则是创造力与弹性的种子。因此问题不在于不一致的沟通姿态本身,而是人们如何使用它们以及是否具有弹性与觉察。这种由失衡的模式中找到正面潜能种子的想法,运用转化而非全然去除缺点的介入角度,是萨提尔模式最极富人性的一部分。
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具体表现有一些5点
1、行为:多动、不安定的、不恰当的行为、不灵敏的、傻傻的、没有方向性、逃避。
2、言语:不断改变话题、不能专注于一件事上,避开有关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讲笑话、离题千里、打断话题。
3、主要的情感:很少显露情绪、内心极为敏感、孤立的、焦虑、悲伤、空虚的、混乱、困惑。
4、身体雕塑:看起来歪歪斜斜、处于一种扭曲仍然站立的姿态、两膝相对,两只胳膊和手掌都想上伸出,必须不停移动来维持平衡。
5、自我概念:看低自我价值。
如何改变
一、学会接受和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与痛苦,讨好型的人有时会因其脆弱和敏感的内心而无法承受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不愿意付出行动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为了逃避潜意识里对自我的负面评价,会选择通过讨好别人、通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而忽略自身的真实感受。
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当我们拥有面对自己问题的勇气时,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接受自己真实的情况,承认自己内心的脆弱、无助,接受那些负面评价,反而能够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二、学会察觉自己的需要
有时候在我们自以为的「对别人无条件的好」的背后却是有条件的——我们希望对方也能给予我们同样的好。 「我这样对你好,我希望你也能这样对我」等渴望却常常被我们自己忽视,从未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这些需求。
讨好型的人渴望别人能够关注自己;渴望别人能够关心自己、对自己好;渴望别人能够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渴望别人能够认可自己、肯定自己。
外界的力量,如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等,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只能对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是要建立在我们的自尊自爱的基础上。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时,不妨问静下心来,整理一下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客观事实是什么,并体会下自己当下的情绪和感受,觉察自己内心的需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期待等。
三、学会勇敢做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技能等,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我价值感。
当我们明确一个目标后,并为此而努力地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成就感,证明自身的价值与能力。
比如,近期因《创造101》节目而爆红的王菊,虽然她与其他选手的风格不一致,节目刚开始的投票排名不佳,也被很多网友质疑不适合做女团的练习生。但她却坚持把「做自己」当作人生的信条,敢于承认自己的普通,并勇于做自己,靠自己的实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质,而在讨好型的人身上的敏感等特质同样是真实、可贵的,这些特质更容易让他们具有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讨好型生存姿态本身也拥有自己的资源与优势,比如他们往往是灵敏的,懂得关怀人,能滋养人。
因此,当我们换个角度看自己时,通过增加对自我的觉察,勇敢地去面对真实的自己,表达自己真实的需要,努力地去做真实的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添加些对自己的关注,以平衡关注自我、关注他人以及关注情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会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拥有探索新生活的钥匙,开启新的旅程。表面上看起来,打岔型的人特别能说会道,但是如果讲到他的问题,或者一些本质的、关键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这些话题上引开,转移到其它无关紧要的地方。

对于打岔型的人来说,自我、他人以及他们互动的环境背景都不具任何价。值。

打岔型的人相信,只要他们能够将注意力从任何有压力的话题上转移开,就可以生存下去。
所以,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客体上,常常会转移重点。而在行为举止上,他们同样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会不断移动身体的某些部位,吹口哨、唱歌、眨眼、扯某人的头发,或是坐立不安。
那么打岔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我们现有的应对模式的形成和小时候的经历又很大关系,打岔型人格也不例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吧!

比如,孩子们想和父母说话,可是很多时候父母却仍旧忙着自己的事情,冷落孩子,不想和孩子说话,不关心孩子的需求,不对孩子的需求进行回应。

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从内心中就会觉得没有归属感,感到失落与孤独。为了避免以后遇到同样的情景,他们就会采用打岔的方式来进行规避,这样他们就不会再次应对这种不被回应的情景了,他们也就保护好了自己。

又比如,有些比较小的孩子经常会哭闹,这时候很多的父母的做法是,他们对孩子说“不哭不哭,一会儿给你买好吃的。”然后孩子就会知道一会儿有好吃的了,就会忘掉之前的事,也就不哭了。
很多时候,父母会觉得这种方式哄起孩子很有效,很管用。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孩子哭闹其实是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不进行干预,孩子就会专注于哭上,等他哭够了自然就会安静下来。

而相反,父母们用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来让孩子不哭,虽然管用,但是时间长了,这种分散注意力的模式,变成了孩子的一种自动反应,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以分散注意力来应对。

还有其它一些我们小时候的经历,或者原生父母本身的人格也会培养出打岔型的孩子。不过这些情况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让孩子感到被忽视,没有安全感,自己的情感不被关注,而这些都是导致孩子形成打岔型人格的关键因素。

发布时间:2019-10-2 11:18:38 阅读:756次 来源:原创
 

扫描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