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健康心理咨询
         焦虑
         失眠
         强迫
         抑郁
         恐惧
         易激惹
         疑病
         自卑
         人格障碍
         洁癖
         人格障碍
         其他心理问题
         应激性精神障碍
  1.2002年初,创始人成向东老师首先创立了成向东工作室,专心致力于研究心理咨询。   2.随着时间的积累,投身于咨询行业的人数的增多,成向东老师带领一批年轻且志趣相投的心理咨询师,与2009年创办了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3.在太原...
   母亲和儿子的乱轮
   太原心理咨询:性文化...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性...
   考试前身心健康状况测...
   太原心理测试:测一测...
   他不是“流氓滋扰者”...
   心理咨询测试:你是爱...
   当你梦到这12个梦,别忽略了这背后的象征意义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丈夫犯“事”
   太原圆成心理案例:总爱发牢骚
   心理咨询案例:典型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案例:女性遇到性骚扰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为了让孩子属马,宁愿剖腹产
强迫   返回首页 > 心理咨询
 
 
强迫性人格者的关系动机
    虽然竞争动机和成就动机都属于能力动机,但是能力动机还可能一而且经常是—叠加了获得他人认可的需求。当他人认可、赞誉个体的能力个体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更为确信。竞争、成就等动机虽在没有他人认可的情况下也必定会被唤起,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与获得他人认可的需求相叠加。因而,能力动机本身就具有关系性。尽管获得他人对能力的肯定,与获得他人的关心,都属于获得来自他人的积极对待,但是两者的区别也很明确,在心理功能上,两者也不能互相替代。当个体得到了来自他人的对于能力的肯定,他依然可能感到孤独—如果缺乏来自他人的关心。而且,过分热衷于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的个体,甚至会拒绝来自他人的关心—如果他认为维持关系会损害他能力的施展。
    就客体关系而言,强迫性人格者由共生阶段向分离个体化阶段的过渡没有很好地完成,保有较为原始的共生需求。强迫性人格者需要来自归属对象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联结对象的亲密无间的联系,以及他所照顾、容纳的对象对他的全心全意的接受。他对共生的需求是完美的、不能有缺陷的。
    受到共生需求的驱使,强迫性人格者追求人际关系的完美,而在现实中这样的目标很难达到。于是强迫性人格者与他人的关系经常波动于过分分明的界限和界限不分之间,也波动于亲密无间和冷淡敌意之间。对陌生者、不喜欢的人,就筑起高墙,对熟悉者、喜欢的人,则不希望有任何界限和芥蒂当与他人的关系融洽,就过高地估计自己与他人的亲密程度,一旦关系出现裂痕,即使微不足道,也担心关系的崩溃,或者对他人心生怨愤。强迫性人格者的关系不稳定与边缘性人格者的关系波动有相似之处,也第三篇强迫性人格的感受分析咨询,有显著的不同。强迫性人格者与他人的关系,“热”的时候不至于向边缘性人格那么热,“冷”时也不像他们那么冷。这种区别,犹如环形心境障碍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区别,不论在发病机制上和治疗路径上都颇为不同。边缘性人格障碍是更为严重的人格缺陷——或者,用 Kohut(1984)的自体心理学理论来说,是人格的核心没有真正形成的状态。
自体的夸大和渺小化,与共生感总是交织并互相强化的。本书第一篇第章第二节针对共生感所举的那个例子里,来访者觉得当母亲感到抑郁的时候,自己如果保持快乐的心情,就是对母亲的背叛。这种对关系的极端化需求,便与自体的夸大和渺小化有关。在这个例子里,来访者一方面把自己看成母亲的拯救者,认为如果自己不再与母亲保持同样的心情,不再成为母亲表达对生活的失望的倾诉对象,母亲就会无法存活下去。而在另一面,这位来访者也担心如果没有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她自己一个渺小的自体,也无法存活。为了拯救渺小化的自体不因失去自体客体而变得无依无靠,她不得不使自己变得强大以拯救自体客体。为保护渺小化的自体而试图拯救照顾者,这是强迫性人格者的一种亲和关系模式。强迫性人格者的亲和动机不仅是强烈的和波动的,也是叠加在完美动机和秩序动机之上的。这表现为强迫性人格者难以接受人际的冲突和失误,对于人际互动中的规则与礼仪刻板地遵守。他们在关系中的刻板、谨慎和苛责,给人一种缺乏感情、过于理性的印象——而其实他们内心蕴含着强烈的人际情感需求。
发布时间:2021-7-3 22:14:03 阅读:707次 来源:原创
 

扫描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