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健康心理咨询
         焦虑
         失眠
         强迫
         抑郁
         恐惧
         易激惹
         疑病
         自卑
         人格障碍
         洁癖
         人格障碍
         其他心理问题
         应激性精神障碍
  1.2002年初,创始人成向东老师首先创立了成向东工作室,专心致力于研究心理咨询。   2.随着时间的积累,投身于咨询行业的人数的增多,成向东老师带领一批年轻且志趣相投的心理咨询师,与2009年创办了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3.在太原...
   母亲和儿子的乱轮
   太原心理咨询:性文化...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性...
   考试前身心健康状况测...
   太原心理测试:测一测...
   他不是“流氓滋扰者”...
   心理咨询测试:你是爱...
   当你梦到这12个梦,别忽略了这背后的象征意义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丈夫犯“事”
   太原圆成心理案例:总爱发牢骚
   心理咨询案例:典型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案例:女性遇到性骚扰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为了让孩子属马,宁愿剖腹产
恐惧   返回首页 >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解读社交恐惧

     国内临床上见到的恐惧症中,以社交恐惧症最为常见。这大概与下述两种情况有关:①与西方人相比,我国人是特别爱面子的。领导对下级最常提出的忠告是:要注意影响。家丑不可外扬,是我们大家都极力遵守的信条。然而,父母和长辈又往往不尊重晚辈,甚至当众丢他们的脸。②父母和师长往往忽视对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培养。生下来不久就交给祖母或外祖母抚养的孩子,这一点尤其严重。很多人还不懂得,从小到成年,一个人只有经常与同龄人相处,人格的健全成长才有保证。孩子们只有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独立而不依赖他人,自尊而又尊重他人。几乎完全在父母或老人身边长大的人,不是任性、蛮横不讲理或看不起别人,便是依赖、怯懦而孤僻,也许二者兼而有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见了兽便显出羊的样子,见了羊便显出兽的样子。总之,不能平等待人,不会社交。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每一个家庭都住在封闭式公寓的单元房子里,很少与同龄人游戏的机会。这种情况值得引起大家重视。
    社交恐惧多起病于青春期,只有少数起病于20岁以后。有多种多样的症状表现形式。除个别病人例外,症状只出现在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而独处时则没有恐惧症状胶膏见形式之一,是在一对一的社交场合下产生强烈的不安而与一群陌生人(如在街上或公共场所)混在一起时并无恐惧或只有轻微的紧张。发作厉害时伴有头晕、恶心、震颤等。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除家属外)发生接触,不能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完全把自己跟朋友孤立起来,无法上学和工作有的人害怕社交时会脸红,而实际上病人并不容易脸红。有人害怕在社交场合下会晕倒、或打嗝、或放屁等,以至回避社交。
     另一种常见形式是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人家的视线相遇。怕人家看出他表情不自然,或者感到别人的目光很凶恶,或者从别人的眼光中能看出别人对他的鄙视、厌恶甚至憎恨。有些病人诉述总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查《辞海》“余光”有二义,指落日的余晖,一指惠而不费地对别人的照顾,均与病人所用语义迥异,然病人皆不约而同地如此说,也是一件令人惊异之事)。病人所谓余光,指注视某物或某人时,觉得自己控制不住地同时也在看另一物或另一人。如果问病人用余光看人有什么不好?是不是意味着斜眼看人,有看不起人的意思,还是意味着暗送秋波,不正派?病人照例说不清楚,甚至否认有任何看不起人和不正派的想法。病人的痛苦似乎在于,他必须使自己的眼光像焦点一样集中于某人或某物,而不允许其他人或物进入他的视野,但是,他做不到。还有极个别病人害怕自己的眼光会伤害别人,至于用眼看人怎么会伤害别人,病人却无法自圆其说。尽管如此,病人还是害怕。有一男青年害怕与人交谈时用手挠头皮,他认为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其实,他头皮并不痒,也没有挠头皮的习惯,可就是怕交谈时会控制不住地这样做,因而避免社交,可又认为不社交无法立足于社会,十分痛苦。有一女青年总害怕有人有特异功能,能透过衣服看见她的阴部。尽管病人对特异功能持怀疑态度,仍然害怕与人接近。

    她从童年能记事时起,就特别怕别人看见她在大小便,因而出门前必须先上一次厕所,也不敢远离家门,怕忍不住要去厕所她多年来不敢上公厕。即使在家,也必须门窗紧闭,挂上厚窗帘,才敢大小便,尽管如此严加防范,大小便时仍极为紧张害怕。数年前见报纸上有特异功能之说,遂转而害怕特异功能从上述两个病例可以看出,社交恐惧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异,无法尽述。也许,归结到一点,社交恐惧症的核心是怕人各种变异都可以视为人的象征化已经有多种不同的学说解释社交恐惧症的发生。除精神分析和条件化两种理论外,下面再介绍两种随着心理咨询和社交指导的推广,认知行为学说得到了发展。有些作者认为社交恐惧主要是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的培养锻炼。缺乏社交技巧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导致尴尬的处境;同时,本人觉察到了自己的社交笨拙也容易造成紧张害怕。另一些作者强调认识的作用。他们认为,有社交恐惧的病人的社交行为在客观上完全可以是恰当的,但病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恰当。在社交过程中,病人的自我贬低起着重要作用。不少病人本来就是缺乏自信和倾向于自卑的人。还有一些病人对自己要求过高,恨不能以自己超群的口才和举止得到所有人的称赞与喜欢,这就不可避免反复造成自我挫败,终于见人就紧张害怕。当然,许多作者把社交技巧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强调认知和行为的互相作用。
     M.R. Leary(1983)认为,已有的学说都有助于理解社交恐惧症,但没有一个学说能够完全解释已知的各种病前情况(先驱和诱发事件)以及病后的表现。Leary的学说叫做自我推荐学说学说的要点是,社交必有动机。通俗地说,一个人只有当他希望在别人心目中造成某种特殊的印象,才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假如不论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我一概亳不在乎,我就不会紧张害怕。可见,决定所有社交恐惧的共同因素是动机,即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的动机。决定动机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处境,另一个是人格。

发布时间:2021-8-28 15:44:27 阅读:694次 来源:原创
 

扫描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