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健康心理咨询
         焦虑
         失眠
         强迫
         抑郁
         恐惧
         易激惹
         疑病
         自卑
         人格障碍
         洁癖
         人格障碍
         其他心理问题
         应激性精神障碍
  1.2002年初,创始人成向东老师首先创立了成向东工作室,专心致力于研究心理咨询。   2.随着时间的积累,投身于咨询行业的人数的增多,成向东老师带领一批年轻且志趣相投的心理咨询师,与2009年创办了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3.在太原...
   母亲和儿子的乱轮
   太原心理咨询:性文化...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性...
   考试前身心健康状况测...
   太原心理测试:测一测...
   他不是“流氓滋扰者”...
   心理咨询测试:你是爱...
   当你梦到这12个梦,别忽略了这背后的象征意义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丈夫犯“事”
   太原圆成心理案例:总爱发牢骚
   心理咨询案例:典型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案例:女性遇到性骚扰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为了让孩子属马,宁愿剖腹产
人格障碍   返回首页 > 心理咨询
 
 
东晋:近于完美的人格
    世界上绝对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人格也是如此。假如要说我国历史上最接近于完美的人格,作为一个整体来说,那只能属于东晋名士。经过三国、西晋两代的陶炼,不懈地追求,加之时代提供难遇的契机,江左名士的人格渐臻完善,接近完美,令后代文人仰慕梦幻不已。大而言之,以下几方面中可见其渐渐臻于完美的人格特征。一、全面发展。人格的完美程度应该用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来衡量。两汉的名士,以当时政治化、伦理化的标准来说,也许可以说无缺,但是以今天“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遗憾颇多。例如将外在于自身的事功置于绝对至高无上的位置,似乎没有为皇室、为社会作出巨大惊人功业,那此人一生微不足道了。即以思想而言,只有儒家的思想是正统的标准的,如果掺入道家思想,那就不是纯儒了。言行必须以儒家规范为准绳,思想必须用儒家圣人教诲武装头脑。所以,汉代的文人多性格纯一而迂腐之士。三国、西晋的士人,思想一直在各种思潮的交汇与冲突之中。例如孔融,出身圣人之后,自幼以孝悌著称,一心拯救汉室,然而在三国鼎立,复汉希望消失的情况下,他一变而大放偏激之辞,大行偏激之为,似乎是一个彻底反儒之士。
        其实那只是孔融在各种思潮涌动的社会情势中,自己难以适应,更不能及时整合与出新。西晋的陆机,既有完全脱离时局的十年隐居苦学的经历,也有光宗耀祖,建功立业的雄心,然而在西晋混乱的政治形势中到底该如何处理自己的立身问题,实际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第七章 渐臻完美:江左名士(上)211设计与策略,结果不仅事与愿违,完全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得到了族灭的下场。东晋的名士,大多处能啸傲山林,出能安邦定国,庶几出入无碍。既存高隐之志,也能安隐山林;既有济世之志向,确也能济世救危。东晋名士身处三教并流的江左之地,不管其源于哪家何派,他们都能择善而从,各取所需,融合众家,不分彼此,不问宗派,甚至不管夷夏,成为思想意识的开放者,自然也是最健康的士人。刘惔“雅善言理”,为简文帝之谈客,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无人能屈之,刘惔“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可见其玄学修养之高。“为政清整,门无杂宾”俨然肃儒。
       “尤好《老》《庄》,任自然趣。”(以上均见《晋书》本传)更是道家中人。东晋名士个性鲜明,张扬自我,但是也能尊重他人,不强人所难,尤其能有客观科学的态度审视与处理问题,不以一己之私害公,不以争名妒贤,这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他们内外一体,若为稻粱谋职,直言不讳;若见人之短,也不曲意奉承;见人之长,也明语己短。他们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其在艺术上的修养作为很好的实例。根据张可礼先生的统计,他在考察了东晋四十五位文人的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和音乐五种艺术擅长后总结:兼善数种艺术的三十五人,占百分之七十八;其中兼善三种艺术的九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兼善四种艺术的六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十三;还有如戴逵等竟然同时兼善五种艺术!①再如王廙《晋书》本传:“廙少能属文,多所通涉,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伎。”几乎无所不通。可以确定,东晋名士的全面发展不要说前无古人,后代能够匹敌者也是不多魏晋名士人格演变史的。东晋名士的思想品格、各种才能,尤其是艺术才能都在向兼善完美的方向努力发展,他们是真、善、美结合得最为和谐的一代名士。
二、高扬自我。东晋名士在个性主体的确认与自信方面,非常突出。他们对自己的才情非常自信,一旦听说有谁超过了他,那么必须找到那个人,当场一决雌雄,非争个第一不可,所以常常可见他们在唇枪舌剑中,在静坐心宅里,在论难辩驳时,各尽其才,各使其能,无论如何都要斗过对方,胜过对手,以显示自己的超人一等。他们与以前的士人很不相同的一点是,努力做好 “自己”的主人,行为自主,思想自由,决不会因为高官厚禄的利诱而动心,也不会因为权贵甚至至尊的胁迫而动摇。谢安多次拒绝朝廷征聘,连禁锢之令也不屑一顾;戴逵不愿给人奏琴,不怕得罪当朝宰辅,终身隐逸,火烧的威胁也不加理睬。东晋名士互相评论品第也蔚然成风,但是他们决不谦虚,对人娓娓而道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也不顾别人的感受,直接甚至当面指出别人的短处,批评庸俗之人,低俗之举。不愿服输,不畏权贵,是东晋名士的自我肯定意识的高度张扬。当然,高扬个性常常会得罪他人,有时还会招徕报复,至少与传统的“谦受益,满招损”明显相左。不过,不必过分担心,东晋名士在高扬自我的同时,也具有宽广的胸怀。他们不拘小节,也不会计较别人的言辞或者行为的不恭。谢安逝世后,大哭,还专门上疏给谢安殊荣的,正是他素日的“对头”。他们不会因为私怨而弃置大道于不顾。他们高扬自我,并不盲目自高自大,很有客观态度。与人较劲,若确实是别人胜己一筹,他们也会心悦诚服,绝无妒忌之心,更不会心生除去之计。正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自信感觉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建立在公平竞争之中的,因此他们的自我更具有坚实的基础。
三、坦诚率真。东晋名士的可贵处之一,就是坦诚率真,没有虚伪做作的谦虚,对自己的长处称颂不绝;没有恶意地贬低别人,更不会诬陷同类,以达到除去竞争对手而显耀自己的目的,对别人的优点长处心悦诚服。如:“支道林问孙兴公(孙绰): ‘君何如许掾(许询)?’孙曰:‘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世说新语·品藻》)孙绰对自己与许询各自的长处与短处,一清二楚,而且毫不隐讳,直面相告,既有对许询长处的钦服,也有对自己才情的自信,心态相当平淡坦然。而支道林这样问,在其他时代也会被人以为为难别人之举,但是在东晋则无妨,因为整个时代,整个士林都是坦荡无阴的。所以,《世说新语》中,载录东晋名士间互相询问对自己或者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多,自然互相品评也是非常普遍习见。当然对自己的缺点也是毫不隐讳,没有伪君子的文过饰非;对别人的缺点也是直面而谈,不计对方会如何。《世说新语·尤悔》篇有云: “简文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司马昱因为不认识稻,以为是某种草,出了这样的纰漏,就三日不出门,自以为不识本而该深感羞耻。这样的责己精神,今日也很难看到。其实,贵为皇室成员,长期生长于深宫,不认识庄稼本不奇怪,也不必过分自责。王濛对支道林很欣赏,两人关系很不错,在王濛病重期间还专程去探望。哀帝时,道林因征召回京,王濛把自己近日的清言给他看,道林一看就批评王濛几年间毫无长进。但这并不影响互相之间的感情,以“寻微之功不减辅嗣”高度评价支道林的就是王濛。因此东晋名士具有我国历史上文人相当少见的客观、科学的态度,真正具备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世说新语·言语》有这样一段典型材料:“谢胡儿(谢朗)语庾道季(庾龢): ‘诸人莫当就卿谈,可坚城垒。’庾曰:‘若文度(王坦之)来,我以偏师待之;若康伯(韩康伯)来,济河焚舟。’”庾龢真是知己知彼。自己与王坦之相比,肯定不需全力以赴,因此“偏师待之”即可;遇到玄学大师韩康伯,那么只能破釜沉舟,作决一死战。这种坦荡爽朗,磊落无隐的态度,在其他时代是很难看到的。
四、逍遥自在。士人的或隐或仕当然有其心志原因,但更多的是取决于客观情势。或仕途险恶而逃禄,或志大难申而归耕,或欲不朽而出仕,或为谋生而从役,总之不得已者为众。曹植念念不忘建功立业,但是终无尺寸之功写入史册;诸葛亮得到充分信任的君主,似乎理想与现实已经一致,其实偏于一隅的西蜀根本无法达到他匡复汉室的目标,他的后期努力似乎有明知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之的难言之隐痛;山涛虽然没有过度的精神焦虑征兆,但是他的行为必须根据客观实际情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并没有达到心身自由的境界,而西晋士人的食禄而不视事,或者裸饮而不知耻,都让人觉得并非自然的自由的表现。只有在东晋,士人的仕隐多决于一己之志。谢安久辞皇命,屡拒权臣聘任,虽有朝廷禁锢之令,欲仕则悠然前往。戴逵有林泉终焉之志,一生游于山林,任何人奈何不得。他们不再仅仅为功名而活,喜欢艺术的,嗜之如命;爱好棋局,就沉浸手谈;善于制作的,整天在 “作坊”制造器物;长于口舌的,自然经常在清谈场上驰骋…… 可以说,东晋名士是历史上最潇洒自如,也是最富才情,最具有大才的,仕则安邦定国,隐则游于艺林,对身外之物已存两可之念,因无执无滞,无牵无累,故逍遥自在。
       五、融合百家。虽然诸子百家互相吸收,相互影响是历代共同特征,但是心态与方式是很不相同的。宋朝的理学显然是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方法的,但是在心态上却排斥佛教,可以说他们吸收的目的也在于重新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挤兑佛教、道教等思想流派的社会地位。东晋人的心态与此不同。那是一个文化大碰撞的时代,心态大开放时代。名士们尚玄学,并贵佛理,也喜养生;存人伦又废苛礼,确也浓于深情;虽有少量的夷夏之音,但众人并无藩篱之隔,域限之界,只要有道理,富创意,显才情,任何观念、任何人物都是可喜可贵的。康僧渊,深目高鼻,但因才情非凡而出入名士府第,为士林所喜;支道林虽然奇丑,但以佛理阐《庄》意,清新出众,超越向、郭之外,终为士林共推;王羲之名门望族出身,深笃儒家之道,也深爱服食养生,待听到佛家的玄妙之义,清新之理,立刻欣然接受。孙绰把佛家七位高僧比附“竹林七贤”,并非游戏,实际上心态上废除了夷夏之辨,儒、释之隔,甚至还说“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喻道论》)。有的学者从学理角度批评其误解佛学,如果站在文化心态的高度从深层意义上去理解这个“误读”的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东晋名士们完全无限无隔,彻底解放的开放心态,没有体用之辨,没有主次之分,没有内外之别,没有夷夏之嫌,一切看事物道理的本身,而非看是否符合某种既定的标准,或者某些阶层的特殊利益。那是一个比春秋战国更加开放,也更加健康的文化心态。如果没有东晋名士们这样的文化心态,及时地开始加速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那么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中国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奇观,就很难说能否出现了。六、生命艺术。魏晋名士普遍热爱艺术,大多擅长艺术。至东晋,艺术在名士的精神世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往部分名士特善艺术,嵇康、阮籍和阮咸擅长音乐,嵇康还在书法方面有其境界,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还记录有嵇康的画作。但是,刘伶、向秀就没有这方面的载录,当时人也没有说到他们有这样的才能。东晋名士几乎人人都能艺嗜艺,特别是书艺与乐艺。以往名士特擅一两门艺术,东晋名士则一人都善多门,如谢安之书艺、棋艺、乐艺,王羲之是众艺皆精,书体遍长。在汉代有经学世家,而东晋则有不少书法世家,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陈郡谢氏等都是具有浓郁书法传统的世家大族,各代都有著名的书法家闻世。可以看到,东晋人不把经学作为传给子孙的遗产,而是把书艺作为传家之宝,王氏后裔到南北朝还是名家辈出。据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所列书人秦代三人,两汉十一人,三国十三人,西晋十二人,东晋二十五人。这个人数很能说明问题,两汉四百余年才十一人,而东晋仅百年就有二十五人之多,可见东晋士人对书艺的钟爱。
        尤为重要的是,不仅是书法,那时琴棋书画已经成为名士必备之素养,而乐于此道的名士更以其主体精神,生命意识灌注其中,将书画创作变成生命价值的一种集中性的体现,艺术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二生命。当然在此过程中,他们也把生命艺术化,将日常生活变成了艺术创作的过程。三月三的节日,本来是带有宗教色彩的洗浴活动的民俗,但是王羲之他们却将其改变成为写诗泼墨的艺术创作活动,而且整个活动过程中,饮酒作诗,曲水流觞,清风薄雾,翠枝绿水,那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过程。
       那里只有人与自然的亲切交流,自然与人的浑然一体。社会中的尘嚣全都涤荡干净;名利场的争斗也全烟飞灰灭;战争上的血雨腥风彻底滤尽,因此他们创造了后代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更难复现的艺术时代,艺术成为生命的体现,而其生命已经成为艺术的作作过程,自然其生命也就成为艺术。七、人格和谐。每一种人格都有一定的包括价值观念在内的理念作基础,再有相应的行为模式,所以不同的人格自然互相很难兼容,有的甚至相互排斥乃至冲突。但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现实需要往往要求多种人格,因此现实中难免出现矛盾的多面人。魏晋是个多变的时代,“城头变换大王旗”是很常见的现象,因此魏晋名士的人格复合尤其突出。三国、两晋,名士们猝遇这样的变动不居的时代,一时间没有迅速调节的心理准备,也没有这样的调节能力,但是又不得不跟随时代风云作出相应的变化,结果造成人格模式的失范,人格表现的怪诞(扭曲变形),形成长期的严重的心理焦虑。自然整天酣饮沉醉者有之,经常疯疯癫癫的人也有之,裸饮狂饮者常见,种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与人事层出不穷。深挚于礼教的圣人之后孔融,竟然大发违反儒家基本人伦之论;天下至慎的阮籍则经常狂饮大醉,歧路恸哭;热衷事功的陆机终有华亭之叹。
        东晋时期,名士们的人格自然仍有矛盾,心理仍然有焦虑的现象。但相比较言,是最接近于和谐的。他们将各家的人格理念与行为都调节至强度比较合适的程度,互相不发生严重冲突,相安无事。或仕而隐,或隐而仕,在仕与隐之间随意取舍,并不执著。玄理佛理,大家一般。纵心所欲,精神与行为都达到相当充分的自由度,然而心则有一定的仪轨。周顗平日里袒胸裸体,有时一醉三日,但是在王敦叛乱、朝廷面临危机时候,他能公正地向皇室禀告王导的忠心,使得朝廷还有依靠的内臣,而在许多大臣变节时他又坚决反对王敦的篡夺计划,最终以身殉职。郗超是桓温死党,与谢家仇怨甚深,但是在前秦大兵压境时,他能向朝廷推荐年轻名微的谢玄作为主要将领,不以私害公,对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影响很大。谢安在东山逍遥山林,乐其所在;主政朝事,指挥若定,坚如磐石。东晋名士喜欢饮酒者甚众,但是如阮籍、刘伶、毕卓者则甚少。总之,东晋名士旷而有度,狂而少诞。是比较接近心灵自然,身心和谐了。东晋名士众多,而且遍及社会各个层次与职业,可谓中国历史上名士最为兴盛的时代,也是最为潇洒的时代。我们拟以六位名士作为六种名士的代表,述其人格特征于下。
发布时间:2014-6-5 18:45:21 阅读:2610次 来源:原创
 

扫描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