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健康心理咨询
         焦虑
         失眠
         强迫
         抑郁
         恐惧
         易激惹
         疑病
         自卑
         人格障碍
         洁癖
         人格障碍
         其他心理问题
         应激性精神障碍
  1.2002年初,创始人成向东老师首先创立了成向东工作室,专心致力于研究心理咨询。   2.随着时间的积累,投身于咨询行业的人数的增多,成向东老师带领一批年轻且志趣相投的心理咨询师,与2009年创办了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3.在太原...
   母亲和儿子的乱轮
   太原心理咨询:性文化...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性...
   考试前身心健康状况测...
   太原心理测试:测一测...
   他不是“流氓滋扰者”...
   心理咨询测试:你是爱...
   当你梦到这12个梦,别忽略了这背后的象征意义
   心理咨询小案例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丈夫犯“事”
   太原圆成心理案例:总爱发牢骚
   心理咨询案例:典型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案例:女性遇到性骚扰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为了让孩子属马,宁愿剖腹产
抑郁   返回首页 > 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医生:笑对抑郁
  我曾经读到过某报上的一篇文章,标题叫《抑郁症———我的“情绪”感冒了》。它直接点出了文章中心:抑郁症之常见,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根本不必大惊小怪。确实如此,单就发病率之高而言,作者说的一点没错。然而,崔永元、白岩松感冒了,李咏和周润发吃坏了肚子,媒体都不会报导,但却报导了他们患抑郁症的新闻,足见两者区别还是不小。就公众舆论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于,感冒大家习以为常,抑郁症则要“神秘”许多。如今的舆论环境已经不同于二三十年前。当时,“抑郁症”这个词还不为人所知。人们用”意志薄弱”、“无病呻吟”这样的评语看待抑郁症患者。现在早不同了。从央视这个全国最强大的媒体,到随便一家地方报纸,对抑郁症的宣传几乎无时不有。治疗抑郁症的广告往往和治疗失眠的广告并列出现在报刊上。由于媒体轰炸和口口相传,许多人已经知道了这种疾病的存在。现在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恰恰相反:有关抑郁症的信息过多过杂,真假莫辨,搞得人们草木皆兵。所以,本篇就从澄清一些常见错误入手。

(1)抑郁症是现代社会的病错!抑郁症从来就有。第一个注意到这种病并且冠以此名的,就是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经有一个统计:当代自杀者中,有百分之五十到七十是抑郁症患者。如果把这个统计倒推回古代,那么史书中记载过的自杀者,或者“郁郁而终”的人,其中也会有这么大比例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只不过史书上不会出现这个词。文学家善于观察身边的人,转化成“典型人物”写入作品。于是,小说中也往往会留下抑郁症患者的形象。林黛玉就是抑郁症病人,这似已成公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大骂曹雪芹,因为他的儿子痴读《红楼梦》,竟至自杀。这也可以算“疑似抑郁症”吧。欧·亨利在《最后一片叶子》中,更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缠绵病榻的抑郁症病人。不过,在物质极端匮乏的古代,人们哪里有闲心注意精神疾患。只能说到了现代社会,温饱有余,人们开始把精神健康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抑郁症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另外,舆论逐渐放开也是抑郁症现象受重视的一个原因。就拿时下被普遍关注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来说吧,笔者在80年代读大学时,每年都会听到本校或者邻校有大学生自杀的消息,只不过当时没有公开报导罢了。其实,早几十年,人们虽然没有听说过“抑郁症”这个词,但都知道“神经衰弱” 吧。从医学角度讲,当初包含在这两个名字下面的病症,有不少都是抑郁症。有一篇报导说:“神经衰弱”86%以上为抑郁症。可以这么说,抑郁症一直存在,只是贴在上面的标签换了。

(2)外界压力导致了抑郁症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落榜,有无数的人失恋、失业,有不知多少小老板破产。他们都要得抑郁症吗?都去自杀了吗?显然不是。单纯外界压力有多大是无法衡量  的,必须结合主体的心理状态来考虑。

(3)人只有遇到挫折才会患抑郁症,遇到喜事不可能患抑郁症一件事情是否属于“喜事”,人们往往只从其社会意义上来评价,在当事人心中是“喜”是“悲”从来都被忽略。同时被忽略的,还有“喜事”过后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比如,“过节”就被理所当然地视为“喜事”。然而,无论是西方的圣诞节,还是中国的春节,节后抑郁症的咨询率都会出现一个小高潮。这方面心理咨询师自有心得。结婚可谓人生之大喜。然而笔者就遇到一个婚后患抑郁症的例子:一个年轻男子某年10月份结婚,转年1月初就杀死妻子,然后自杀。因为当事人就住在我家附近,偶有接触,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后了解到,当事人婚前对结婚就很畏惧,曾经请求母亲把婚期推迟。而一贯强势的母亲事事作主,坚决不同意,婚后此人就陷入抑郁状态,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现在还没有“婚后抑郁症”这个诊断术语,但结过婚,有过那种大操大办,晕头转向经历的朋友,恐怕多对此有体验吧。生孩子当然被视为又一件大喜之事。然而,“产后抑郁症”已经成了专业术语。有的资料表明,至少50%—75%的女性产后情绪不稳定,10%—15%的人达到了抑3 07郁症的程度。

(4)患抑郁症的人一定表现得情绪低落,垂头丧气确实有一部分患者是这样的。尤其是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心里有什么情绪都会“挂相”,如果患上抑郁症比较容易分辨。然而也有不少抑郁症患者,尤其是成年患者,在外表上很难看出什么来。他们都体验到极度抑郁,但为了克制和掩饰,反而尽量作出乐观的表现。许多人自杀后,旁人都觉得很“突然”,就是这个道理。

(5)将一般的抑郁情绪当成抑郁症稍有抑郁就怀疑自己是抑郁症,贴标签、戴帽子,这是最普遍的一种误解。疑病症早已有之,现在似乎可以细化出一种“心理疑病症”:过去人们总怀疑自己得了生理病,现在有些人总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病。其中,怀疑自己患“抑郁症”的最为普遍,因为抑郁情绪本身就很普遍,很容易分辨。产生“心理疑病症”的原因也不复杂,一方面心理疾病已经被普遍宣传,另一方面非专业人士毕竟很少有条件系统观察别人的心理状态,缺乏对比,容易小题大做。这和生理疑病症的原因基本一样。能够称为“症”的抑郁,首先必须是长期的。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过去几周内  一直有抑郁情绪?如果某人上午被老板K了一顿,感觉“郁闷”,晚上吼一次卡拉OK就能快乐起来,显然不是抑郁症。另外,成为“症”的抑郁,必然游离于具体刺激之外,成为没有明确原因的抑郁。心理学将情感按强弱和持续时间划分为应激、激情和心境三种。前两种都激发于具体事件,并随事件结束而结束。心境则是一种使人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持久情绪状态,仿佛画卷中的底色。高度抑郁只有成为“心境”才能称得上“症”,它让你在患病期间对万事万物都用灰色的眼光来看待。

(6)科学家已经破解了抑郁症之谜…… 没有!医学家、心理学家就抑郁症的成因提出了许多假设,有过不少阶段性成果。但谁也不敢说彻底破解了抑郁症的病因,以后大家照方抓药就行了。确实有一些新闻报导中出现过这样的词,属于使用不当,甚至故意夸张来吸引眼球。那么,怎样的情况才叫抑郁症呢?其实,上节中已经讲了它最基本的表现———长期持续的、心境化的抑郁。其他还有觉得生活无趣,自我评价过低,觉得别人都过得比自己好,等等,都是高度抑郁的具体表现。这些症状明显可以用“抑郁”来标识,所以,抑郁症的其他一些症状往往被人忽视。其实,由于缺乏对比,自己的抑郁程度到底有多强,人们并不能说清楚。持续时间到底有多久也往往无从记忆。但一些明显的躯体表现、次要表现反而是判断的重要线索。

      它们包括:

(1)厌食厌食并不是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之所以放在头一位,是因为它最容易被周围的人注意到。不少成年抑郁症患者,尤其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患者,脸上并不“挂相”,平时也是有说有笑。但厌食这一条装不出来。笔者接触过有的抑郁症患者,严重时一天只喝一杯牛奶,家人变着法要他们吃饭都不奏效。但他们仍然能正常工作,只是体重大减。与厌食相伴的躯体症状还有头晕、心悸、胸闷、早醒、便秘等等。事实上,许多抑郁症患者到医院求助,是因为自觉有上述症状,而不是因为高度抑郁。他们并没有去心理科,而是去了内科。但有经验的医生会从这些表象上辨别出抑郁症的本质来。

(2)性功能衰弱感觉自己性功能衰退,许多人首先想到去看妇科、男科。现在建议你注意一下自己是否有抑郁症的可能。前述那个先杀妻然后自杀的病例,婚后就曾经因“阳萎”去  就诊,然而毫无效果。

(3)早醒时的抑郁正常情况下,人们早晨醒来精神百倍。劳累一天后,到晚上会有些许抑郁。抑郁症完全相反,早上睡醒后最感抑郁,到了晚上反而有所减少。这种逆于常理的表现也容易被发现。

(4)自杀意念谈抑郁症,不免要谈到自杀问题。其他心理疾病都没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而且,如果没有“自杀”这把剑悬在头上,人们大可以彻底地“笑对忧郁”,把它当成人生五味中的一味而已。自杀使我们对抑郁症有了某种紧迫感。抑郁症经常会引起自杀意念,简单说就是“生不如死”的感受。患者想到死,会感觉到快乐,仿佛隧道尽头的阳光。普通的抑郁情绪都不伴随有自杀意念。没有自杀经历的人常常纳闷,那些人怎么能对自己下得去手?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自杀意念。在正常人眼里,死亡是可怕的,痛苦的,当然会避而远之。只有自杀成为值得追求的快乐时,它才会吸引人走过去。与表现出来的自杀行为相比,潜伏在脑海中的自杀意念要多得多。一生中至少有一次闪过自杀意念的人,远远多于真正实施了自杀行为的人。反之,如果某人成天喊着要自杀,并不一定真有自杀意念,不过是吸引别人关注的手段。民谚有“一哭二闹三上吊”之说,早就点破了这层秘密。实际上,除了跳楼这种速死法之外,真想实施自杀的人首先就要考虑避开众人。因为他们怕被人拦阻下来,或者送入医院救治。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自杀总显得很突然、很隐蔽的原因。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肯定要有生理上的原因。如果仅仅用“意志薄弱”来解释,那未免小看了它。在人的大脑中,有“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两种神经递质。患抑郁症时,它们的分泌减少,或者活性下降。这是抑郁症生理机制上最重要的发现。时下抗抑郁药的功能,就是提高脑内这两种物质的活性。这个发现意味着,如果你服用了某些药,导致上述两种物质的活性下降,你就会患抑郁症。利血平、甲基多巴、避孕药、皮质类固醇、甲氰咪胍、可乐宁、心得安、左旋多巴、金刚烷胺、安定、胍乙啶、胰岛素……这个名单可以开列很长。如果你突然感觉到高度抑郁,先别想什么社会原因,回忆一下前段时间是否服用过上述药物。记不清名单?

       没关系,现在药品说明书都很详细。看看它的“不良反应”一栏,如果不放心再咨询一下医生,都能得到答案。就心理疾病的诊断顺序而言,首先就要排除生理原因。它最简单,也最容易解决。除了这个最直接的生理原因外,抑郁症还是不少生理疾病的并发症,甚至分不清谁先谁后,谁诱发了谁。冠心病和抑郁症的关系就很紧密。当然,癌症更容易引发抑郁症。癌症患者发现自己被判了“死刑”,产生高度抑郁完全可以理解。抑郁症的心理原因有很多种解释,尚无公论。以笔者拙见,用“情绪外周理论” 来解释抑郁症似乎有一定道理。情绪外周理论和生活常识相反,认为情绪其实是人对自己身体活动状态的体验。简单来说,我们因为笑了才感觉到高兴,因为哭了才感觉到悲哀。想检验一下这个理论吗?你对着镜子笑一分钟吧,看能不能激发自己的欣快感。或者,当你要发怒时,你做十次深呼吸,看愤怒是否还存在。将“情绪外周理论”运用于抑郁症,意味着我们正是因为躯体活动过少而感觉抑郁。比如,抑郁症有清晨郁闷,晚上缓解这个典型症状。为什么呢?

      因为患者刚睡醒自然没有什么活动。一天过后,虽然总量可能不及健康人多,但毕竟是有了活动。抑郁症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有资料说是二比一,或许也可以解释为,男性总体来说要比女性爱活动。人在冬天患抑郁症的可能高于夏天,也可以解释为冬天人们的活动少于夏天。相反,虽然我找不到运动员患抑郁症的比例,但至少在新闻报导中出现得极少,印象中只有德国足球明星代斯勒患过此症。除此之外,其他心理疾病,如强迫症、焦虑症等等,都会伴随着抑郁表现。这也不难理解:一个人发现有精神症状,肯定闷闷不乐,降低自我评价。不少人已经知道有 “抑郁症”这个词。他们往往以“抑郁症”为名去求助,但描述出来的症状却是其他心理疾病。这里面尤其以“社交恐惧”为典型。人处在长期抑郁状态,社交能力自然下降。有的朋友就怀疑自己得了“社交恐惧症”,是因为交不上朋友才抑郁。其实这是因果倒置。从理论上说,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行才能解决抑郁症。笔者当年也曾经非常推崇心理咨询,对精神科医生动辄开药的方法不屑一顾,认为不用药的“话疗”才是“王道”。现在早已改变看法:用药可能无法“治本”,至少能治标。遇到没经验的咨询师,恐怕连病没病都搞不清,徒增个人负担。

      另外,诱发抑郁症的具体事件很多,但只能被视为“诱因”。就像车祸一样,医生只需在医院里抢救伤员,没有必要去勘察车祸现场。这个道理许多抑郁症患者并不了解。他们往往把心理医生当成信访办接待员,长篇大论地叙述自己的不幸,什么家庭矛盾、被领导歧视、考研不顺利、失恋……一股脑端给从理论上讲、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医生。并行才能解决抑郁症。抑郁症的社会诱因五花八门,医生即使知道了又能做什么呢?他不能帮你追回分手的恋人,也不能帮你在单位找到公平。医生只能解决你的病而已。所以,看心理医生时一定要保持“就病论病”的原则。如果不去医院,自我调治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人们也推荐了许多方法:比如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多交朋友等等。笔者根据个人经验,首推体育运动。不爱运动的患者要学会运动,以前有运动习惯的更要加强。而且不要选择慢跑、舞蹈、台球之类,要追求大运动量。尤其是男士,应该去球场上冲撞,在大街上长跑,或者打拳踢腿。总之,要把自己搞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前面说过,人们会因为身体缺乏运动而感觉抑郁。那么就从提高运动量上着手吧,让你的身体先动起来!推荐体育锻炼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长期患心理疾病的人,植物神经紊乱,睡眠、饮食无规律,身体也同时受到很大危害。恢复身体健康本身也很重要。抑郁症的比例有多大?资料上众说纷纭。有报导说中国至少有两千多万抑郁症患者。有资料说四个人中有一个会患抑郁症。以笔者所见,抑郁症可能是人人都患的疾病———当你读到这篇文章以前,你肯定患过抑郁症。你读过本文以后,也不免会  受到它的侵袭。笔者当年就患过严重的抑郁症,现在即使能洋洋洒洒就这个问题写出许多道理,以后也能不保证就不着它的道。既然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医生就能保证自己不感冒吗?

发布时间:2014-6-15 0:11:08 阅读:2248次 来源:原创
 

扫描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